回到顶部
创建时间:2023-10-25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绿色服务

校园新星(161期)|陈梓钧:想象力能改变一切

科幻写作主题怎么写_科幻写作主题_科幻写作主题有哪些

科幻写作主题怎么写_科幻写作主题_科幻写作主题有哪些

科幻写作主题_科幻写作主题有哪些_科幻写作主题怎么写

想象力能改变一切

科幻写作主题怎么写_科幻写作主题有哪些_科幻写作主题

陈梓钧

陈梓钧,就读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。从2011年起发表科幻作品若干篇,于《科幻世界》《今天》等杂志发表数篇科幻短篇,其作品曾获第25届科幻银河奖最佳新人奖,作品《卡文迪许陷阱》荣获第26届科幻银河奖最佳短篇小说。作品《闪耀》获得第28届中国科幻“银河奖”最佳中篇小说奖。作品《海洋之歌》获得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短篇小说银奖。科联奖获奖经历:《凤凰劫》首届科联奖二等奖 、《战栗的竖琴》第二届科联奖优秀奖 、《寒风吹彻》第三届科联奖二等奖 、《驯火人》第三届科联奖三等奖。在校期间参与的科幻活动主要是2013-16年的科幻世界的笔会、银河奖颁奖典礼,2016年星云奖颁奖典礼,2013年在北京706青年空间的京津科幻联盟聚会,2012-15年期间清华科幻协会的一些日常活动。

采 访 实 录

高校科幻:据我了解,您在理科生在读的时候就开始科幻创作了,请问您如何平衡科幻创作与学习研究?

陈梓钧 :创作基本上都是在寒暑假假期进行的。尤其是大学期间,考试周到回家前一般都有几天无忧无虑的空闲时间,可以独自呆在宿舍或图书馆里没人打扰。这是非常适合创作的黄金时间,毕业后就没有了,值得珍惜。

对于平衡问题,个人感觉做得也不太好,科研和创作两边都留有很多遗憾。究竟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,还是两边互相迁就平衡,需要根据自己情况和志趣做选择。

高校科幻:所学专业知识或日常生活有融入到科幻写作当中吗?

陈梓钧 :日常生活比较少,但专业知识融入是比较多的。

一是故事构思方面,受到专业思维方式的影响。我在构思时倾向于“演绎法”:基于核心设定推演一个自然环境,再推演出社会人文环境,再在这个人文环境中找到适合表现主题的故事人物。小说往往基于一个科学设定展开,衍生出若干规则,然后让故事按既定规则自己运行起来。这种构思方式与“归纳法”相对,并不太参考其他作品,偶尔可以产生出新颖的创意,还可以弥补一些理工类作者阅读量少、缺乏生活经验的劣势。

二是科幻点子方面。作为有理工基础的作者,这方面确实能在更大深度和广度上搜索创意。《海市蜃楼》是收到天文学导论课程的阅读材料《勒维特之星》的启发。《闪耀》则是基于我自己的一个参加航天科工杯比赛的设计方案改编而来。但相应地,也会遇到小说“太过晦涩难懂”、“不接地气”和“审美偏差”的问题。这种融入也是有利有弊的。

高校科幻:最难忘的科幻经历是什么?在学校期间你有加入什么社团吗?

陈梓钧 :最难忘的是第二次获得银河奖的时候。当时受到大刘影响创作的科幻小说获奖,由大刘亲自颁奖。作为大刘多年的粉丝,激动是不必说的,更有一种努力被偶像认可的欣喜。

在校期间加入了清华科幻协会和航模基地。科幻方面参加过几次京津科幻圈的聚会活动。但个人比较社恐,也不太会玩桌游,参加科幻社的活动基本都是做“壁花少年”,参加社团活动就比较少。

高校科幻:在您发表的作品当中您最喜欢的是哪个?创作时是如何构思的?

陈梓钧 :自己最喜欢的是《爱尔克的灯光》,这篇创作过程的感受很好,只用了一个晚上写出来,没有后续其他作品那种反复自我折磨的过程,而且多年后回过头去读也不觉得看不下去。

构思过程:大二考试结束后的某个下午,在图书馆看到一本《天文学与地球科学》,讲到微波激射斑,然后就突然想到莱姆的《宇宙创始新论》,两个点子交叉后,就突然想到一种相当震撼的场景。当晚就回宿舍写出来了。

高校科幻:在写作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吗?比如拖延症或没有创作灵感,您一般如何处理这些问题?

陈梓钧 :遇到最大问题的是“审美偏差”。譬如写航天题材的《闪耀》的过程中,大量涉及到力学和航天专业细节,这个在我自己看来很有趣也很酷,但在读者看来枯燥无味。同时,许多自己觉得理所当然的东西,读者看起来就觉得很神秘。这个需要多找一些种类丰富且友善的读者做“内测”,多听反馈,多轮修改。在范德米尔的《奇迹之书》里就谈过这个内测读者群的选取方法,可供借鉴。

另一个问题是“没有生活经历”。这个比较难以克服,只能多读书,多和人聊天,同时尽量避免写爱情、阴谋和现实题材,扬长避短。但长期来看,这个问题应该会随着阅历增长有所改善。

高校科幻:您对科幻文化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吗?

陈梓钧 :这个问题有些大,不太好回答。自己对科幻文化的期许是:成为中国软实力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。希望科幻能把长远的眼光、理性的思维、对异类的包容、旺盛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带给更多的人。

高校科幻:有人说“科幻文化涉及我们这个民族如何想象未来、塑造未来,如何应对时代的急剧发展给我们带来的风险和挑战”对此您怎么看?

陈梓钧 :科幻本身其实并不具备预言家的功能。90%以上的科幻作品在描写未来时,作者都不是认真的。即便是认真的,他的预言也大概率是错的。阿西莫夫说过一个词叫“电梯效应”,大概就是这个观点。

但科幻会塑造人。而被科幻影响的人,会做出和以前不一样的选择。

面对疫情、面对战争、面对地震海啸火山陨石等天灾人祸的时候,这种选择会发生作用。对于普通人,也许是保命;对于国家命脉关键行业的从业者和决策者,这种选择或许能重塑未来。

从这个意义上讲,科幻其实是一类思维方式的子集。“居安思危”、“长远眼光”、“命运共同体”。科幻只是这些思维方式的一个通俗易懂的引路人罢了。我相信,对于这个激变的时代,以及在这个时代中彷徨着的我们,科幻都会成为这样一个引路人。他将拉上我们的手,带着我们走上悬空的铁轨,走向我们所期许的璀璨星空。

高校科幻:从何时开始有自觉意识地写作?与那时相比,您对文学的理解是否发生了变化?在科幻小说的写作过程中有什么心得体会?

陈梓钧 :应该是从16年开始,此前基本都是纯粹靠直觉和点子支撑作品,有不少地方在模仿大刘和老王的小说。从《闪耀》开始学习了一些编剧和小说创作理论,并尝试据此改进创作。

目前对文学的理解还远远不够深,还谈不上有多少理解,也不敢说心得。只能说是自己总结了少量方法,对人物塑造的重视逐渐增加,世界观架构方面总结了一些粗浅的方法论,但这些方法还有待更多作品口碑和时间的检验。

高校科幻:假如不做科研,不写文章,您可能会去做什么?

陈梓钧 :这个假如之下,我都不知到该做啥了(笑)。也许为了混口饭吃,会去做动画电影、游戏相关产业吧。

高校科幻:很多科幻征文比赛都提倡所谓的“硬科幻”写作,在您看来写“硬科幻”需要具备怎样的科学基础?

陈梓钧 :软硬科幻的分类早已为人诟病多年,因为不够准确,容易引起读者群的分割。

个人理解,也许征文比赛提倡的“硬科幻”是那种准确运用科学元素来驱动情节、或能体现科学与技术审美、或故事主题能传达启迪科学精神的作品。个人认为,此类作品需要作者熟练掌握高中理科知识点,对科学史、和哲学也需要有广泛涉猎。实际上,掌握知识越多越深,创意来源就会越广泛。只不过写作时需要注意“降维”,要真正理解科学知识点,把艰深的知识提炼成简洁有趣的设定,并引起情节冲突。这实际上才是对所谓“硬”科幻作者最大的挑战。

高校科幻:最后有什么特别想说的话吗?

陈梓钧 :祝科联奖越办越好,能带动更多更好的作品,吸引更多有才的大佬们加入科幻迷的大家庭中来~

科幻写作主题_科幻写作主题有哪些_科幻写作主题怎么写

采访 | 梁子怡

文字编辑 | 梁子怡

排版 | 柯珂

审核 | 张雁楠

往期新星专访

点击作者名字即可前往

科幻写作主题怎么写_科幻写作主题有哪些_科幻写作主题

科幻文学最宝贵的特征之一是无限想象力和与之相伴的无穷可能性

科幻写作主题有哪些_科幻写作主题怎么写_科幻写作主题

捕获梦照亮现实的时刻

科幻写作主题怎么写_科幻写作主题_科幻写作主题有哪些

夏日纵饮,冬夜狂歌

科幻写作主题怎么写_科幻写作主题有哪些_科幻写作主题

科幻写作主题_科幻写作主题有哪些_科幻写作主题怎么写

少侠且慢,点个在看

< 前一个:2022科幻元年,如何写科幻?|星云奖、雨果奖作家87篇写作秘籍独家分享
> 后一个:立体花卉与城市街景完美融合 613万盆花卉扮靓泉城迎“五一”
Copyright © 2022 亚搏体育官网app-ios/安卓版/手机APP下载  苏ICP12345678  XML地图
亚搏体育官网app | 联系我们 | 在线留言

扫码关注公众号